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六十七节 收获民心

第一百六十七节 收获民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威妥玛道:“好的,我了解了。我会将这份文件转递给额尔金阁下,我们会对这份文件的效力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之后在跟你们接洽。希望在这之前,你们能够保持克制。”

割让九龙的谕旨和条约送到新安之后,整个九龙半岛上的宗族都要疯了,洋人果然又要割地,不用朱敬伦动员,一向以械斗出名的文家就第一个开始联合他们分散在本县各个地方的宗族,文家先行动了,九龙剩余的四大家族也都纷纷行动,一边联合本地大小宗族势力,集合队伍自保的同时,也向他们其他地方的宗亲发出了求助。

原本的历史上,割让九龙新界的时候,九龙五大家族就组织过乡勇对抗过英国人,结局不言自明,他们不可能打得过工业化的英国軍队。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有朱敬伦早就鼓舞起来的反割地运动打底,这大半年来,各个村的青壮都没停止过训练,尽管训练并不科学,基本上都是请来的枪棒教头教大家练武,比如黄飞鸿那样的武师,在新安一带随处可见。

而且因为反割地运动的经验,让整个广州府各县都学会了如何动员,此番串联起来,范围很快就扩大到了整个广州府,可不仅仅是新安各地的宗族乡勇在朝着九龙移动,连东莞、香山也都开始动起来。

因此不止是朱敬伦担心英军会动武,其实英军也担心中国人会动武,在双方结束和平沟通前,他希望大家都保持克制。

朱敬伦何尝不担心失控呢,但是第一这不是他下的******,这次真的是自发行动起来的,他事前也没有半点准备。

但他发现情况不对劲之后,立马就做了相应的部署。

很快马老三就回来了。

朱敬伦忙问部署情况。

“跟东莞交界的各条路口都守住了?”

当发觉九龙宗族将联络范围扩大到外县后,朱敬伦第一时间就派兵去把守往来道路。

马老三说都安排好了,没出什么大事,就是进入新安的东莞乡勇们在沙井和松岗一带,跟当地乡勇有些冲突,主要是为了偷吃人家的鸡之类的小事,军队一去已经稳住了局势。

“九龙各族的人都去了吗?”

派兵把守路口的目的不是为了堵这些人,而是为了秩序,所以派兵的同时,就招呼了九龙各个家族,让他们派人去路口接人,各自接各自的宗族乡勇,此时应该称呼他们为族勇,让他们带自己人老老实实去九龙,朱敬伦还一路派兵护送,防止跟当地乡勇起大冲突,最后没跟洋人打起来,倒在新安发生了大规模械斗,那就是笑话了。

马老三说各族都很配合的派人去了,还派的是族中有威望的老人,朱敬伦这才放心了。

接下来就看英国人的态度了。

其实那份签着十二县各县乡绅姓名的反割地文件,本能早早的送到北京去,让洋人谈判之前就看到,没准还能组织住额尔金向北京朝廷提出割地的要求,但是朱敬伦没有,但是却将另一份东西交送到了朝廷手里,就是那份割地乡绅写的血书。

这么做的目的有些卑劣,如果朝廷看到了那份血书,依然不管本地乡绅的态度,割让土地给洋人的话,会让本地人彻底对朝廷失望。不让英国人看,英国人成功割地的话,本地乡绅自然就有了保家守土的动机,这时候朱敬伦站出来,带着这些对朝廷丧失最后一点希望的本地乡绅最后保住了割让的土地,那就会意味着一件事——获得民心!

松散的民心可能没什么助力,但是已经动员起来的群众的民心,会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让朱敬伦实现他夺取广東的最初愿望。

此时柏贵根本就不知道朱敬伦在干什么,他收到朱敬伦的回信后,不由大惊失色,洋人还是要来广州啊,而且这次他好像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们前来。

因为条约已经换约完成,同时洋人的军舰多达一百多艘,他不认为朱敬伦能守住江口,北京那样的京城,洋人还不是说去就去了,蒙古八旗那么强悍的军队,洋人还不是说打败就打败了。

朱敬伦就靠着一些炮台,一些乡勇,就能挡住洋人?

柏贵认为绝没有可能,最大的可能是,洋人没挡住,广州还是让他们进了,而朱敬伦却给折进去了。

一想到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柏贵突然觉得,朱敬伦是有大忠之心,是一个识大体,懂大局的好臣子。(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