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汉末帝国时代 > 第五十二章 第一次科举(二)

第五十二章 第一次科举(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这个在科考制度出现以前.谁也沒办法解释.

古代君王用人重德行重孝义.认为一个孝子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汉朝时代的孝廉制度.其实很大程度也是在向各州各郡.招收有这资格的学子.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对经义的理解占据了考试的很大幅度.初期甚至还有写诗作赋的设定.当然君主不是真正的白痴.至少还记得加入策论这个存在.

在独尊儒术的封建时代.或许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在君主眼里才是最有德行的人才;或者.这是君主向儒家妥协的一个表现.既要愚民又要在愚人之中取材.除了妥协还能怎么样.

这年头距离战国时代还不算太远.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尚未就此泯灭.墨家、发家、纵横家的徒子徒孙依然偶然在历史的舞台中出现.哪怕是一般的官吏.就算是打着儒家士子的名头.实际上还是玩着外儒内法的把戏.

孔子尚未成为真正的圣人.孟子自然也还沒有成为所谓的亚圣人.

要让这个会被玩完扭曲的世界.从儒家的束缚住解脱出來.刘铭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再则.他也不觉得单纯死记硬背那四书五经.就能够成为一个一等一的人才.

要知道明清时代.考出來的进士下放之后.基本上都不懂得如何治理郡县.于是请了一大堆的幕僚.幕僚不是政府编制.故而必须要他们自己出钱.本身他们就沒多少俸禄.故而要治理郡县.就不得不贪污.于是从小贪变成大贪.

更重要的是若是师爷不尽心尽力.结果县令反而成为了一个傀儡.帮他们背黑锅.有些自诩清廉的官吏.治下被师爷贪污得民不聊生.结果骂名却是全部被那个所谓的清官给担上了.

再则.既然不懂得怎么治理郡县.那么索性也就不去治理.來个无为之治.清朝的官员.只求郡县太平便可.不会去考虑如何发展郡县的问題.一个郡县放在那里三百年.以前是什么样子.三百年后还是什么样子.

一旦遭遇天灾**.除了向中央求援.求赈灾以外.自己要做些什么都不清楚.结果耽误了最佳的处理时间.搞得百姓直接造反了.有清一代.造反从未中断过.有很大原因和这有关.

刘铭既然回到了这个时代.自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继续出现.

故而.考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的科考.却是完全按照后世的标准出題.第一次或许放松一些.只为让广大的考生.对新的考试内容有一个认知.知道在下一次科考到來前.侧重学习哪个部分.

算数五道題目.基本上都出自《九章算术》;农学方面则列举了一些事关农业发展的问題.让考试根据自己的见识來回答;策论是探讨丝绸之路对华夏的影响;经义是探究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总的來说.县试的内容就那么八道題目.给考生六个小时的考虑时间.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允许考生提前交卷.当然.也允许考生更换答題纸.在这个时间内重新写上更好的答案.

随着正式开始考试的钟声响起.已经预先阅览过试卷的考生们.开始动笔.

“丝绸之路对大汉的影响.对哦.听闻大将军已经打通了丝路.如此确实可以讨论这个话題……不过放在中原不远.去体会丝路对华夏的影响.这真的沒问題.”石韬看了看策论題.心中觉得很奇怪.

“有一县.旱地和盐碱地占据土地的多数.问如何让当地农民.获得相当于其他有着肥沃土地县的收入.这到问題.不会是考官故意折腾我们的吧.”孟建挠了挠头.

“唯有经义不算难.但既然前面都出现了那么难的问題.这一題会简单吗.”崔钧对最后一題表示疑惑.

“所图不小呢.”诸葛亮看着四題.却是想到了别的事情.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有胸有成竹者开始奋笔疾书.而胸无点墨者.此刻却是搔首弄姿.坐立不安.更多的是不断的思考这些題目.尤其是最后三題的含义.他们不认为刘铭会为难他们.但同样不认为这三道題会很容易回答.

“是这样吗.”诸葛亮终于笑了笑.开始动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