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太君这一生中,不知见证过多少个皇帝,在她的心目中,还从来没见过像刘盲这样窝囊的人,大权完全旁落在那帮文臣的身上,而他每天只需要盖个印便了事。
那些武将虽然对文臣极度不满,但却处处受文臣的牵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说别的,真是惹怒他们,将你的军响扣上两三个月,你手下的士兵还不得闹翻天。
这也是那些文臣们可以肆无忌禅的原因,因为武将的命脉是握在文臣的手中的,至于说皇帝的态度,以现在华夏国的经济状况,自然是不打仗为好。
两国交兵,谁胜谁负的风险暂且不谈,单是那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似的,转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对朝庭来说,如果能用百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事,为何要花两百两去打仗?
这是一笔经济帐,是个傻瓜都会算,不当家不知柴火贵,所以无论是皇上也好,还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也好,在他们的心里还真是不愿意去打仗的,这也是为何主和派的势力远大主战派的原因。
当完颜宗望兵临城下的时候,当那些文臣们看不到和的希望的时候,还是挺积极备战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将开封城的防务交给天波府,也不会让岳飞去驰援太原,更不会将种师道调来开封。
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现实的,如果真让金兵将华夏国灭了,主战跟主和也就没啥意义了,谁的利益都保不住,所以暂时的妥协是必要的。
所以刚开始时,老太君见他积极备战,还以为这帮王八蛋都转了心姓,没想到当得知种师道的兵马快到时,完颜宗望怕被包了饺子,便后撤十里扎营,那帮主和派又开始嚣张起来,决定派人去金营议和。
老太君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要气得吐血,感觉这些武将就是那些文臣手中的棋子,她真想用她的龙头拐杖砸几个人,但朝庭上到处都是主和的人,你的龙头杖又能砸得了几个?
上天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现在的华夏朝还真是处在一片疯狂之中,金国的狼子野心,又岂是区区的百万岁币就能喂得饱的。
东方不败见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没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便提出一个她自认为很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由她出面,将那几个主和派的首脑人物挨个挨个咔嚓了,主和派没有了主心骨,还能成什么大事?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对行军打仗上百年的天波府来说,上至老太君下至烧火丫头,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做起来却又是万万行不通的。
华夏朝的行政一直是那帮文人在打理,他们之间的利益是盘根错节,早就形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如同刘病已的江湖,如果中间没有利益来连结,他能一统江湖吗?
所以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冒险,如果真这样做的话,激起这些人的愤怒,整个华夏朝的行政都将面将瘫痪,到时候不用金兵来打,自己倒先垮了。
大家商量的结果,其实也没有结果,最后只是说尽人事而已,只要金兵一曰不退出开封,那就狠狠地打他一曰,毕竟在议和还没有完成之前,战争还是会继续的。
东方不败又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既然朝庭的兵马受那文官节制,不如现在就派人回泗州城,把泗州城那一万精兵调过来,跟金兵好好的打一场。
对这个提法刘病已的心里虽然是反对的,但却没有吭声,吭声的是老太君,因为在老太君的看法中,这支不受朝庭节制的军队,决不能这样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调泗州的兵还不是时候。
毕竟他们在这儿商量半天,并不是在讲如何保护开封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将完颜宗望这只军队如何全部消灭的问题。
如果能消灭完颜宗望这只孤军,那华夏朝的士气必将大震,而金国的人口并不多,就算他全民皆兵,要在短时间内新添上十万的兵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短期的反扑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开封城的兵马占优势的情况下,去调动泗州城的兵马是不划算的,他们现在商讨的不是跟完颜宗望的搏奕而是跟主和派的搏奕。
刘病已作为后世之人,当然知道这次是主和派占上风的,但具体的过程却并不知晓,所以他用推理的形式将这个结果告诉老太君,和议是肯定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消灭金兵的有生力量。
老太君虽刘病已说得非常的自信,心里也只是叹口气,因为在她的心里也早有这个结果,只是自己不愿意相信而已。
刘病已看着老太君的神色,心里也不好受,在天下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还真是微不足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