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蚁贼 > 第319章 继勋

第319章 继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和尚、毕千牛等武将,应声而道:“自然为主公而打。”

洪继勋的这个问题问的太过突然,姬宗周、章渝等文臣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面面相觑。章渝抬起脚,想要跨列出班说话。姬宗周用袖子掩住手,不动声色地把他又拽了回去。章渝微微转头,姬宗周故作不知,只往堂上去看。堂上邓舍安坐不动,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鞠胜大步出列,一拱手,像是回答洪继勋,又像是对邓舍说道:“李、毕两位将军所言甚是。此战,我益都当然是在主公的指挥之下,方才获胜。”洪继勋问诸人为谁而打,鞠胜却回答说是在邓舍的指挥下方才获胜。轻巧巧一句话,便把洪继勋的本意带走。

邓舍哈哈一笑,顺着他的话风,点了点他,说道:“此战能胜,多赖诸位之功。佥院怎能把功劳都归功与本王?却有拍马屁的嫌疑。”也是避实就虚,故作不解洪继勋之意,将之一笔带过。

他接着又对诸人说道:“洪先生的两个‘酬功需平’,深得我心。诸位,这封赏爵位、‘官爵需平’,咱们暂且先按下不说。只说‘文武需平’。你们都有什么意见?有看法尽管提出来!”

鞠胜道:“洪先生提出‘从重’、‘从平’、‘从广’三条,的确是非常重要之原则。但是,是不是还应该再加上一条?”

“噢?加一条什么?”

“封赏不可太高。”

虽然鞠胜的话里意思对洪继勋的意见表示赞同,说甚么“洪继勋提出的三条原则很重要”,但洪继勋才说的封赏应该“从重”,他就来一个“封赏不可太高”,实际上就是在对“从重”一条表示委婉地反对。

邓舍问道:“为何?”

“此次立功的文武、将士必然很多。臣以为,主公固然应该要重重地赏赐他们。可是这一次大封功臣,也是主公入中原以来的第一次封赏。在此战中,察罕虽退,实力未损。可以预想,日后的战事必然还会有很多。如果此次封赏的起点太高,再接下去的封赏该怎么办?

“主公令臣等定章程。臣以为,这个章程,不仅应该只定这一次该怎么封赏,更应该定下以后该怎么封赏。所以,臣以为此次封赏不可太高。”

鞠胜的意见也挺对。他其实这就是在向邓舍提议,借此次酬功的机会,干脆把海东封赏功臣的制度也确定下来。海东原本也有封赏的制度,但只局限在军中,只是按照军功的大小给以相应的赏赐。严格来说,那只能叫军法,不能叫封赏制度。没有明确的典章、公文规定。

这个提议正说中邓舍的心意,他大喜,夸奖鞠胜,说道:“好一个鞠大眼!说的好。……。那么,这个制度,你觉得该怎么规定?应该以什么做准绳?有没有可供参考的前朝典范?”

“方今战乱,首重战功。历数前朝,若论武功之盛,无过秦汉。秦、汉之爵,列侯、关内侯以下,计分四等二十级。八级以下为民爵,八级以上为官爵。凡临战,士卒斩敌首一级,即可赐爵一级。而军官则按照其所属部队的斩首数目,二百人作战,斩敌人首级三十三以上为满功,各级军官亦即可赐爵一级。臣以为,秦汉封爵的制度,若放在太平盛世或许无用,但用在当下,却是最合适不过。”

邓舍说道:“秦汉封爵?”

“历数前朝,若论武功之盛,无过秦汉。”这句话并不全对,对了半截。隋唐的武功也很盛。但是隋唐的封爵制度,大致是按照公侯伯子男来封赏的。这几等爵位早已约定俗成,历朝历代都肯定是只能由朝廷封赏的。鞠胜之所以只说秦汉,不说隋唐,就是因为要仿照隋唐的话,封赏功臣为“公侯伯子男”,定然绕不过安丰。海东难免有僭越的嫌疑。

但是,如果按秦汉的封爵,自秦汉已降,基本没人用过的,略微地改头换面,大可就奉行无事。就像是邓舍在海东行省之下,又设辽阳、朝鲜、南韩、益都分省一样。分省是什么?其实也就是行省。但是换个名号,就能马马虎虎地说得过去。只要不旗帜鲜明地去挑战朝廷的权威,偏居一隅的安丰就算对此不满,正值用人之际,却也无可奈何,无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其实,不但邓舍是这么做的,包括江南的朱元璋,“分省”之号,他也有用过的,曾经设置过“江南分省”。

邓舍沉吟未决,问洪继勋,道:“先生以为呢?”

洪继勋对鞠胜刮目相看,他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洪继勋想的更深入一点,他说道:“鞠佥院的意见,臣基本同意。唯有一点。秦汉封爵,有四级二十等,未免有些稍多。以臣之见,不如芟繁从简,汉武曾化二十级爵位为十一级,以为特授之武功爵,专授军功。

“臣以为,主公似可考虑。”

邓舍想了会儿,却先不置可否,没有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问道:“秦汉的军爵制度,依你们两位的意见,似乎不错。但是我却有个疑问,为何后世历朝,不见有用之者?其中是否有什么弊端?”

“秦及西汉初,皆以攻城掠地多少,取敌首级若干,杀、俘敌人官员级别之高低作为记功的标准,分等授爵。其本意,是专为奖励军功。然,景帝之后,天下渐渐承平,授爵也因此而逐渐地开始流之轻、滥,常作为布恩以及筹措朝廷收入的手段,其奖励军功的本意也因此而逐渐地失去。爵位可用钱来买,自然失去了荣耀,从而导致无人重视。

“武帝为鼓励将士与匈奴作战,再次重赏军功。推出了十一级的武功爵。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也因为可以买卖,而且易得高爵。故此,与军功授爵的本意实则也是颇有背离。

“至东汉,则又恢复了二十等爵制。然而,东汉的爵位只限于将帅,普通的士卒,无由问津。即使获得低等的爵位,也无实惠。故此,其对军队的吸引力其实并不算大。有人评论说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爵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

“东汉末年,除原本的列侯、关内侯外,又增设许多虚封的侯爵。然而,亦因其不食租,毫无价值,受封者不得实惠,是以将士对此也是兴趣不大。综上而论,秦汉之封爵,本意不错,只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能做到公道分明。因此,延续数百年后,渐泯然无闻。”

“本意不错,用之不当。”

“正是。今以臣观之,秦汉之爵本无错,主公自大可用之。唯在用的过程里,还是臣的那句话:‘需要从平’。《商君书》中有言道:‘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只要赏赐封爵纯以军法而论,不掺人主好恶的私情,则对于鼓励军功,凝聚士气,必然大有好处。”

“先生适才言道,东汉末年封爵,只有空名,没有实惠。是何意也?”

“东汉末年之封爵,便如曹魏之封爵。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定爵位九等,计有王、公、侯诸等。此外,又创立有名号侯、关中侯等诸般侯爵。名号侯者,以国内州县之名为侯爵之号。但是,却空有其名,无有封地、食邑。看似彰显了其荣,一旦轻、滥,则必泯然众人。恍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臣称之为‘只有空名,没有实惠’。”

“怎么给实惠?”

“秦之二十等爵,按爵级可获得田宅、奴仆、租税、官职、免除徭役,乃至恕免本人与亲属的罪罚等诸般之待遇。以民爵而论:士卒斩敌首一级,赏爵一级,免除全家的徭役、赋税。士卒斩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平时,每个月,庶子需要在主人家中服劳役六天。战时,庶子随主出征服务。是可谓等级森严,封赏分明。

“有功则赏,不但有荣名,更有可得的实惠。以此行军,何敌不破?”“庶子”,就是等同农奴之类的。

洪继勋顿了顿,又道:“话说回来,主公之前对军中立功将士的封赏,虽未用秦汉之军爵制度,其实却本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凡立功之将士,主公多有将南韩、朝鲜的土地赏赐与之,不但酬劳了功勋,更有助王化地方。天下有识之士,所见略同。主公英明神武、天纵之资。臣深表钦服。”

真是难得。洪继勋从来不拍马屁的人,破天荒居然也随手给邓舍戴了个高帽子。猛地一下,邓舍倒是很有些不适应。他笑了笑,又问道:“民爵可按此赏,官爵又该如何赏赐?”

“秦制,七级以下为民,七级以上为官。公大夫是为第七级爵,也是最低的官爵。自此级爵位以上,可与县令抗礼。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公乘者,非临战,可得以乘坐公车。九级五大夫,得爵五大夫者,可食邑三百户。至二十级列侯,金印紫绶,上通天子,食邑多则可至万户。”

民爵与官爵的分界线还是很清晰的。民爵所得的利益多与日常生活有关,在经济上更多一点。官爵不但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政治方面也有很高的优待。

邓舍现在控制的地盘,只有数省之地。若按照这个赏赐法,第九级就可食邑三百户,十个五大夫,就是三千户的食邑。若封赏过多,恐怕会大大不利行省财政的收入。他问道:“先生适才所言,以为秦爵二十等稍多。若以武帝十一级的武功爵来封赏,又该如何?”

“大致也是如此。可分高爵与低爵。高爵即为官爵,低爵即为民爵。

“士卒、百姓、吏员可得民爵,不可得官爵。唯将校、官员,才可授官爵。无论民爵与官爵,凡得爵位,即可获得相应的实惠奖励。功尤大者,不分官、民,可荫其一子。‘天有十日,人分十等。’不以出身论人之高低,单以军功为赏。虽爵位低等,有功则升。纵爵位高等,有过则罚。

“主公若能如此施为,则强秦之兵,必可又现今日。”

洪继勋的整体构想,通过这么几句话上,简单地勾勒出来。

仿照秦制,把爵位分作两大块。民爵给民,官爵给官。立了功劳,即授予爵位。犯了过失,即可夺爵。夺去爵位后,相应的好处当然也要随之收回。奖罚严明,则必三军齐力,百姓同心。换而言之,他是要用这套爵制,把海东彻底地凝聚起来,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