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剩余的三辆“鼹鼠”搭载十二个人还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分为运输型和火力支援型,火力支援型的炮塔位置能坐二个人,不过这种天气要坐在外面自然也要感受一下东北的严寒了,还好携带了足够的御寒衣物和装备。
黄国荣指挥队员将单独空降下的武器弹药箱、备用油箱、食物补给箱、外挂装甲板等物资全部收集起来,并且将摔坏的一辆鼹鼠突击车上完好的备用履带则固定在“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的前外挂装甲上,毕竟是敌后活动,补给十分困难,万幸的是电台与无线电导航装置十分安全的着落,一方面开机与总司令部进行第一次汇报,一方面黄国荣铺开了地图检查了一下自己空投的坐标三角区,以确定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
经过三角定位法的定位之后,黄国荣对着夜空伸出中指狠狠的比划了一下,他们空降的地域竟然比坐标偏离了五十多公里?如果没有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的话,仅仅靠徒步恐怕很难完成此次事关重要的作战任务了。
黄国荣发现“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由于总重量较轻,所以无论如何的增加其的装甲厚度,都不足以应对日军装备最大的三十七毫米战防炮,“鼹鼠”的装甲是为了能够抵御大口径机枪的射击设计的。
为了抵御日军装备的三十七毫米战防炮,所以在“鼹鼠”车体外加装了一种格栏网结构的外挂模块式装甲,如果遭到日军战防炮的射击,模块化硬质装甲与车体间的距离和车体本身的装甲就形成了二次防护,硬质模块化装甲在遭到攻击的时候一般不会破碎,而是最大程度的扭曲变形,这是一种美国人开发出的软质高密度合金,虽然加挂模块式装甲未必有绝对效用,但是对于体重只有一吨半,发动机马力极大,单位动力十足的“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来说,其的野战生存能力早已超过了日军所列装的九五式与九七式战车。
收集空投的外挂软性模块式装甲可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由于采用了m4系列谢尔曼坦克发动机的静音系统,“鼹鼠”的发动机待机声音非常之小,在完成武器与外挂装甲的配备之后,黄国荣开始指挥队员将收集到的备用油料桶则挂在车体后部的外挂装甲里则,以免被击中燃烧,原本是五辆车使用的备用油料,现在给三辆车使用绰绰有余,唯一有点郁闷的是座位拥挤了一些,不过对于依然天寒地冻的黑龙江来说,在冰冷的车厢里面挤在一起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三辆涂着雪地迷彩的“鼹鼠”轻型装甲突击车沿着之前空中侦察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地图开始向七三一部队驻地附近的歪头岭进发,导引轰炸机群实施轰炸的无线电导航装置必须要设置在一个相对的高处,否则将会影响导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