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庭哑然笑着,将吃的放在了影音室里的桌子上,“吃吧,吃完饭好干活,我帮你理了两部,可能没有你写的细,你先接着往后看,要是之后有时间,再翻回来重新看吧。”
爱情电影的类型其实大同小异,容庭看了两部就又困又烦又想吐,也难为陆以圳能这么一直坚持了。
他叹了口气,知道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然后把筷子塞进了陆以圳手里。
陆以圳眨巴眨巴眼,望着容庭,“可以吃吗?在影音室里吃吗?不好吧……不卫生,有味道……”
“自己家,怕什么的。”容庭挨着陆以圳坐下来,“你不在这里吃,平时怎么吃?”
陆以圳瘪瘪嘴,“泡面啊,在厨房蹲着吃,吃完了直接丢掉……比较省事。”
容庭怔怔地和他对视几秒,片刻后,伸出手,把陆以圳拉进自己怀里,“我们的家啊,干嘛委屈自己?你就算吃到床上我还能把你赶出去吗?”
“不。”陆以圳面无表情地推开容庭,打破两人间暧昧而温情的气氛,自顾自地端起碗,“你会干死我。”
看着陆以圳这么累,容庭索性打电话给戚梦,请了一个月的假,反正这段时间他还不用拍戏,也就不准备再接其他工作了。
陆以圳做的事情他没法代劳,容庭就只能在家里做做保男,背背新电影的剧本,或者陪陆以圳一起看电影。
窝在黑暗的影音室里,两个人长腿交缠,十指相扣,总算有了一点看爱情电影的氛围。陆以圳看到哈欠连天的时候,就会直接靠在容庭肩膀上睡个五分钟,不必担心睡过头,因为身边的人会按时将他叫醒。
生活虽然辛苦,但是甜蜜。
直到六月初,陆以圳总算看完了这些电影。
就像他类型电影课程的教授说得那样,想要钻研好一个类型的电影,就要大量的、反复的观看这一类型的电影,量变产生质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摩挲出影片内在的规律与特质。陆以圳虽然没有时间再去“反复”看,但是爱情题材下的电影看到这个份上,原本一片空白的大脑,自然也就有了头绪。
五天,分镜剧本创作完成。
“帽子。”陆以圳背对着容庭喊,然后一只手探过来,帮他戴了棒球帽,
“你的眼镜。”陆以圳穿好鞋,转过身,又将墨镜架在了容庭的鼻梁上。
两人对视,俱是笑了起来,然后轻轻一吻,容庭和陆以圳换好衣服,一前一后出了家门,驱车前往谢森工作室。
陆以圳剧本写完第一天就打算拿着稿子去请谢森帮忙看看,但容庭却把兴奋中的人压了下来,“别这么急,再沉淀一天,万一明天你有想改的地方呢?”
果然,容庭一贯的沉稳总是不会出错的。
对于细节的处理,陆以圳果然有了新思路,反复修改了几次,最终确定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稿,打印、装订,预约了谢森的时间,前往他的工作室。
“怎么这么久才写好?”
谢森的办公室内,老导演的格调在黑白相间的装修风格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戴着白金质感的花镜,有些挑剔地翻开了陆以圳的剧本。
坦白讲,这一刻的谢森,其实并没有多少期待。
十年磨一剑,在艺术的领域里,天赋、灵感固然重要,但化为一部真正作品时,人生的历练、创作的技巧,却都很难说是与生俱来。就连谢森自己,也深刻地知道,他的成功,与长达七八年,从事摄影工作有分隔不开的关系,他热衷于构图的奇思妙想,对色彩敏锐而富有创造,但真正将静态化作动态的这一过程,却是在无数个失败的作品以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而陆以圳对第一个镜头的安排,就让谢森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有想法,但是依然稚嫩。
“特写、摇镜头,主观视角,这个很有意思。”谢森评价道,“但是女主是盲人,小陆,你这是硬伤。”
“……”陆以圳脸上闪过片刻的尴尬,他轻轻啊了一声,意识到自己反复修改、雕琢,最后还是在第一个镜头上就跌了跟头。
谢森看了他一眼,见年轻人一进门时意气风发的模样消退了一半,嘴角露出一点笑意,接着才道:“可以索性就拍漆黑的嘛,打一点光,让观众能感觉到机位的晃动然后切客观视角,再切回来,反复几次,嗯,这个设计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以保留。”
欲扬先抑。
谢森嘴上虽然说得平静,可心里倒是很欣赏陆以圳这个开场的设计。
有别于好莱坞电影常用的定场镜头开篇,也不同于国内爱情电影,从都市风景入手。
陆以圳直切主题,一上来就从女主人公的生活开始。
处在黑暗中的女孩,凭借着微弱的光芒、耳边嘈杂的声音,判断着来了什么样的客人,买了多少她的水果,然后熟稔地上秤、收钱。
五个镜头,既交代了女孩的职业与身份,又表现出了她是盲人,独到的手法令观众感同身受。
很像文艺电影的开头,却……节奏鲜明,推进得速度相当快,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谢森深吸一口气,翻过一页,继续读了下去。
中景镜头,几个打完球,一身热汗淋漓的男孩如同寻常一样,来找女主人公方荟买水果,盲人女孩坐在水果店里,面容安静而姣好,正是荷尔蒙萌动的男孩子们,不由得捉弄了方荟几句。
接着,是给男主人公李寅修的镜头,表现他性格的淡漠、外貌的帅气俊朗,然后他出言为方荟解围,拉走了自己的室友们。
男女主人公的相识在这一个场景内被介绍完毕。
这是和原著、文学剧本都如出一辙的安排,情节以两人的相遇为起点,按照时间线性的发展推进……谢森已经感到了一点无聊,他都五十多岁了……这种儿女情长的小东西,实在太难触动到他。
然而。
当谢森继续翻过一页,却发现时空环境,忽然被陆以圳来了一个大换血。
画展的角落,明亮的灯光,冷色调的色彩……陆以圳在备注里写出了这些注意的地方。
紧接着,是一个眼睛的特写镜头,拉远,方荟长发及腰,优雅的站在自己的作品旁边。
——作品?文学剧本里没提什么作品的事情啊?
下面是主观镜头,望向对面正在采访她的记者,方荟微笑回应,“其实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们第一次相遇,或许他以前也来过我这里很多次,但是我看不到,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这也不能说是我们第一次相见,因为我其实……从来没有见过他。”
“但那是你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对吗?”记者问。
方荟低头,片刻的沉默,她笑着承认了,“是啊,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谢森突然明白过来,这是一个回环式套层结构!电影的主框架放在了“现在”,以采访的方式……哦,或许之后可能还会穿插别的手法,总之是通过插叙的方法来讲述“过去”的事情。
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来强调回忆的美好。
预知结局的手法,却更会让人期待过程……与小说拉开一定距离和区别,还可以调动原有读者的情绪……还有太多太多的优点,以至于连谢森一时都无法理清自己的思路。
谢森忽然感到一种久违的激动。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这绝对不会是一部简单的小情小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