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经过刘明刚才拿诸葛亮自身前后话语为矛盾,此时诸葛亮已经不敢小瞧刘明了。开始谨言慎行了。
诸葛亮沉思一下,这才决定实话实说,以免刘明有什么证据。落实了自己谎言的品行。
故此,诸葛亮如实说道:“山人在此之前,并无来过幽州。”
刘明闻言一拍桌案道:“看啊!所谓,耳闻是虚,眼见为实。先生既然没有来过幽州。又如何知我幽州政策如何?又如何知我刘明如何?更如知道我刘明百年之后,幽州如何?难道你也是听人所言,人云皆云?”
诸葛亮当即哑口无言,套用一句现代词:没有事实调查,又何来地发言权?这诸葛亮连幽州都没来过,又凭什么说幽州不好?尤其是刘明事先确认过了。而且,刘明也拿人云皆云堵在诸葛亮前面了。诸葛亮还能说什么?这下扣实了。就算不是诸葛亮谎言惑众。那也最少也是一个妄言无度地轻浮之人。
而就在诸葛亮一时无语的时候,刘明并没有放过诸葛亮,而是从容的说道:“虽然先生一时不察,听信了人言。对我幽州有所偏见。与我更有所偏见。并以次身体力行。可这也只能说是先生受人所惑。却也算不得先生说谎。”
诸葛亮闻言又是一愣:这刘明怎么在为我开脱?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刘明又打得什么鬼主意?
只不过,诸葛亮如今就剩下形象了,却也不能强自否认刘明的话。那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抢着承认妄言了么。那诸葛亮还有什么形象?一个妄言的轻浮之人,又如何能让人取信?若是如此,诸葛亮就真正地一败涂地了。不仅在大略上。在战术上败了。就连言论和人品上也败了。诸葛亮那就算是死,那也是死的不甘心啊。
可诸葛亮却又不甘心就这么任由刘明这样说下去。那样的话,那与默认没什么区别。间接就承认了刘明说的对。而君子知错而不改,是为恶!如此,诸葛亮就更难以回转了。
一时间,诸葛亮陷入两难地境界。不由得不暗暗佩服刘明的机智,口才确实惊人。而那些刘明的手下群臣,更是对刘明佩服的五体投地。全都以为刘明肯定会借此两难的说法,继续圈套诸葛亮。
然而,众人万万没想到,刘明却又一次毫不可惜的把这么一个大好机会给放弃了。很是真诚地对诸葛亮说道:“先生乃是有大志之人。当知: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坐而谈,莫如起而行。今先生被俘即欲轻生。置先生的大志与何地?置百姓社稷于何地?”
诸葛亮当即一阵震撼:这刘明在真正的关心我。诸葛亮不禁有些感动。
而此时,刘明再此激昂的说道:“朕虽不才,可朕却在身体力行,在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朕统领幽州以来,地狱扩大,百姓安康。幽州之富饶。有目者,共睹之,纵使朕的行为有所差池。可朕总是做了。错误,也是为后来者提供经验,使他们不在于此犯错。如此,岂不是比那些不思进取,僵固不化者,胜强百倍,千倍!”
诸葛亮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那诸葛亮可也是一个为了天下百姓的人。之所以帮助孙权对抗刘明,一个是因为那时刘明地手下已经人才济济了,论资排辈,诸葛亮是怎么也冒不出的。另一个,也就是因为诸葛亮觉得刘明的政策过于冒进,绝对触及了千百年来的家族势力。即使刘明能称霸天下,可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势力隐藏了起来,等刘明一死,新老家族,都会为了维持自身的既得利益而起争分。
再加上刘明又同化了那么多的异族,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刘明活着能压制,等刘明死了,又有谁来压制?到那时,各种内部矛盾一起,争分一出,那些在刘明统治时期得到发展壮大地异族,还不把中原弄得荒废了?
故此,有了这些担心的诸葛亮,反过头来又强化他怕不得刘明重用的心态。得不到刘明重用,那些想法就只能烂在肚子,得不到实施,还不如帮助一个完全听他的弱者来打败刘明,重新规划他诸葛亮为老百姓安排的稳定生活。
现如今,刘明一席话,清楚地告诉了诸葛亮,他刘明如今正在为百姓做,而他诸葛亮却只是,还一点行动都没有。不仅如此,还起到了一定的阻挠作用。这如何不让诸葛亮感到震撼?
以诸葛亮的智慧,那绝对可以是闻一而知三得。绝对用不着什么反复和他讲什么道理。尤其是刘明早已经派过几十人跟诸葛亮讲述幽州的政策了,虽然那些人都被诸葛亮一一说倒了。可以诸葛亮的智慧,却也明白了哪些政策的奥妙。
别的不说,但是刘明给自己定俸禄,那就是一个创举。而且,隐含着就把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的权利给限制住了。公与私也分开了。皇帝再有什么个人嗜好,以及什么土木工程,那就得个人掏腰包了。再也不用天下的百姓附加额外税了。而至于其他的,那就是更多了。所以,诸葛亮也一直没有喊过刘明昏王一类的贬义词。
而就在诸葛亮还在受到震撼的时候,刘明再次抛下一个重磅炸弹。很是诚恳地说道:“诸葛先生。以你之智。当知天下大局已定。你死,于朕并无半点不利。朕依然会一统天下。可是!世间的百姓,却少了一个可以为他们提示朕犯错的智者,直臣。朕自知不是一个圣哲。犯错却也难免,虽幸得朕的臣下,奉孝,文和,公达、文若等人提点,至今没有犯什么大错。可朕所处之位,稍有犯错,危及者,既是天下万民。故,能提点朕的智者直臣,那就是再多上十个、百个,那也不算多,而少上一个,那可就朕的少了。故尔,朕诚心的希望先生能留在朕的身边,为天下万民,时刻对朕有所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