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焚清 > 第240章 腾飞(二)

第240章 腾飞(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港口建设,也是在同步进行,盛宣怀对台湾和朝鲜现有港口进行扩建,其中,重点建设的港口有西港、基隆、彰化、仁川、元山等五个港口,这些港口原本就是天然良港,经过进一步扩建,并引进西方港口技术,迅速成为台湾和朝鲜对外贸易的大门,台湾和朝鲜的煤炭、钢铁、黄金、黄铜、玉石、木材通过这些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

能源、钢铁、交通运输形成体系后,制造业开始迅猛发展。盛宣怀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轧机,轧机是制造业的母机,钢铁需要通过轧机锻造成各种各样的模具和设备。1896年,第一台轧机在台北落户,随着轧机的开工,各种制造业如雨后春笋,在台朝两地兴起,到1897年年初,台朝两地生产出了自己的铁轨、电缆、电机、纺织机械等一系列工业品。

随后的三年中,周宪章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兵工厂——台北兵工厂,台湾造的步枪、大炮、重机枪开始列装台湾和朝鲜的章军。位于西港的造船厂,可以生产小型商船和炮舰,虽然还不能建造大型巡洋舰,但可以为大型巡洋舰提供维修服务。章军海军可以独立自主地维护自己的战舰。

与此同时,两地拥有了自己的发电厂。两地的主要城市,台北、台南、彰化、台中、基隆、汉城、平壤、仁川、安州、义州、元山等地,进入了电灯时代。此外,台湾建成了四座纺织厂,台湾制造的布料、面纱,占领了日本市场。

在发展工矿实业的同时,盛宣怀依仗自己的大清国邮政大臣的身份,在台湾和朝鲜大力发展邮政事业。

开办邮政通讯,是大清国朝廷的既定国策,甲午战争中,大清国吃够了通讯不畅的苦头。原先,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早就意识到,通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早就向朝廷上奏兴建电报系统,然而,却遭到了来自朝廷和民间的双重抵制,朝廷守旧派认为电报是西洋淫技,民间百姓则认为电线打扰了祖宗的亡灵,好不容易架起的电缆线,很快就被老百姓割得七零八落。所以,直到战争爆发,大清国也没有一条电报线,以至于,前线瞬息万变的战况,要等上好几天才能传到朝廷,朝廷的决策大大滞后于战争。

如今,大清国朝廷痛定思痛,终于决定拨出巨款,任命盛宣怀为邮政大臣,兴建邮政电报。

盛宣怀手里拿着大清国朝廷的邮政经费,却是首先用在了台湾和朝鲜两地。大清国人人都知道,台湾和朝鲜表面上是大清国的领土,其实是周宪章的领地,朝廷出钱给周宪章开办邮电,完全就是给别人做嫁衣裳。可盛宣怀故意装糊涂,对外宣称,台朝两地都是大清国的,在哪里开办邮电,其实都是为大清国当差。结果,盛宣怀把朝廷给他的邮电经费,一大半都用在了台朝两地,结果是,台朝两地的电报线总长,比偌大的大清国竟然多出三倍来。朝廷明明吃了个哑巴亏,却也只得干瞪眼。

到了戊戌年,台湾与日本、上海、福建、北京、山东、汉城、平壤直接建立起了电报联络,台湾内部主要城市之间,也实现了电报通讯。通讯条件的改善,极大地巩固了周宪章对台湾和朝鲜的掌控。

迅猛的工业化进程,不仅为两地的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实惠,也为两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周宪章也跟着西洋列强,学会了用坚船利炮打开通商之路。两地的农产品和海产品,在章军炮舰的护送下,向日本、大清国、东南亚诸岛大量外销,台湾的商船甚至度进入了印度洋,把台湾和朝鲜的农产品运到了印度。在大炮巨舰的威胁下,马来亚、菲律宾、安南、印度尼西亚诸国不得不向台湾敞开国内市场。这些国家都是西洋列强的殖民地,然而,西洋列强无法与亚洲第一大舰队相抗衡,只得承认章军的存在!

短短三年时间,台湾和朝鲜民众的生活水平,超过了甲午战争之前的日本。更是远远高于大清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