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宗主国面前表现,这次克里米亚汗国并没有真的走敖德萨,他们只是对外放出风声,要走那边,然后弄了些仪仗虚张声势。
真正的作战部队是在乌克兰大平原上一路西飙,然后从苏恰瓦的北部偏东一点的科丁开始斜向西南切入。
从这里有路到后世罗马尼亚的勒德乌齐,然后就能走苏切维察山道,进暮光公国的核心所在地瓦特拉地区。
当然,这边也同样是密林深重,切尔诺夫策一线的南、西、西南都已经是密林,虽然暮光公国并没有表示这里也是公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已经连成了片,为此,像斯托罗日涅茨、维鈤尼察这类镇子已经自行消失,人都搬迁了。
尽管环境恶劣,但这回克里米亚汗国下了大资本,他们新开发的一种步兵,有无马骑兵的美誉,他们称之为迅猛兵。
单从身体素质和对地形的适应上讲,迅猛兵可以说是高速山地部队,是山羊和山猫的综合体。这样的部队当然不会老老实实的开路推进,更何况他们是轻骑出动、借道而行,要的就是迅猛异常,出其不意。
汗国的可汗甚至特意嘱咐了领兵将领,别急着开打,把态度摆到位即可。
一开始这支为数3000人的迅猛兵还挺好的,捷报频传,今天我们到哪了,明天到哪了,后方的部队接到消息,欢喜鼓舞,都说,正常平原上步兵都走不了这么快,这是真正的密林,迅猛兵竟然有这样的速度,这个兵种的确是不错。
然后一夜之间就悉数消失了,再连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
后方留守部队同样有迅猛兵,失联后,专门的搜侦队一路追查,他们送回的消息说,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就像从不曾存在过。
欧尔班听闻了这情报,虽然嘴上骂克里米亚汗国的人无用,自身却加强了戒备等级。
他仗着自己的辅助兵数量众多,他要求每个宿营地都建立半永久性营寨。就是那种大木削尖做墙的寨子,反正丛林里木头多,使劲用。
他又要求开出路之后,用横木拉出简易的木栅,保护道路,木栅内的树木,连根掘起,地面撒石灰,防止植物再生。
他还要求每个寨子与寨子之间,保证步行8个小时就能赶到。这样,哪怕是冬天夜长,士兵也可以天亮出发,日落到下一站。
这样做的确是稳妥,除了消耗有些大,其他的都不错。
本来奥地利皇帝对欧尔班得寸进尺的慢进缓行是有些微词的,兵力众多,每日消耗不菲。
可当他听到奥斯曼帝国那边也是损兵折将后,就觉得欧尔班的做法老成踏实了。
原来奥斯曼帝国派遣兵力最重,但他们没有选择陆路,从埃迪尔内走,而是选择乘船到达康斯坦察,他们打算从康斯坦察这个著名的黑海西岸港口,西进跨过多瑙河,然后进逼布加勒斯特。
这座日后的罗马尼亚首都,是唯一没有被摧毁的城市。
黑暗生物的斥候侦查后回报,这座名城不但没有被摧毁,还被修葺一新。这种修葺是艺术性的,它最大程度保留了该城的文化特色,将那些不和谐的地方予以拆除。
贫民窟不是没有,但只保留了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其余的都换成了公园。
这座城市如今不但焕然一新,还被巨大的宛如餐盘罩盖的半圆型光幕笼罩着。
虽然这个时代的布加勒斯特远不像后世那么庞大,却也是半径接近5公里的一个不太规整的圆形城市,能把整个城市都笼罩的光罩,规模之宏大可想而知。
奥斯曼帝国这次的意图,就是拿下这个具有标识意义的城市,然后宣布该城市及城市一线以南的广褒土地,重回奥斯曼帝国治下。
康斯坦察距离布加勒斯特也就130余公里,并且是平原地形,原本还有着宽阔的大道,奥斯曼帝国对这次行动还是比较看好的。
哪知军事行动开始之后,同样遇到了欧尔班所遇到的情况,甚至更严重,军队数量众多,消耗太大,一天连10公里都走不到,光是行军就要半个月,太耽误事了。
但是克里米亚汗国的教训他们也吸取了,通过跟奥地利那边联络,也参考了堡垒推进的办法。
不过他们要更大胆一些,堡垒之间的距离更远一些,头几天还好,第四天头上,开路的前锋就传来消息,他们蒙受了巨大损失,被袭击,人员失踪严重。
这事让指挥官很恼火,他直接请来了己方的超自然力量,让他们在前沿设伏,然后开路部队继续,如果敌人再次袭击,就狠狠的给对方一个教训。
结果最前沿没有遇袭,中间环节遇袭了。一个宿营地的人全体失踪,基本上看不到打斗痕迹,就仿佛这些死排着队自行离开的。
然后就发生了因为营地之间距离较远,顾此失彼的情况。三日内就失去了数千官兵,也是被搞的焦头烂额。
欧尔班听到这个消息后,命令个营地加强防守,不在营地外墙设立巡哨,因为一墙之隔连30米都没有就是密林,从林子里射箭,巡哨就是活靶子。
他要求营地栅墙内圈区域清空,营房集中,设立第二环较矮的木墙,并建立四个箭楼,可以居高临下对木栅外墙附近进行射击。
他还要求夜晚木栅外墙区域要插火把,营地内则保持灯火管制。这样如果有生物越过外墙,就会十分醒目,第一时间被打击,而对方则无法看清营房这边的情况。
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欧尔班的营地从建立后,就没有遭受过攻击。
他特意在每个营地都留些正兵以及辅兵,保持日常除草少地,防止林地蔓延。
就这样一站一站的推进,都已经过了贝克良、讷瑟乌德在望了,出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