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北洋枭雄 > 第两百三十六章 人才争夺(一)

第两百三十六章 人才争夺(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完了这重炮营的演习后,赵东云又是顺路视察了其他几支部队,期间免不了又有看望士兵,嘘寒问暖的举动,随行的记者也是会让赵东云摆出姿势来,拍几张照片。

于是乎两天后的奉天日报上,就是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共和国副总统兼东三省巡阅使赵东云大帅某某日前往军营慰问,给士兵们带去了亲切的问候,上头还有一副赵东云和士兵代表合影的照片。

这些举动在后世人看来是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做戏了,但是在当代赵东云这种和放下神丹给士兵以及民众亲自问候的举动,绝对是属于当代统治者的异类。

在人们心中,赵东云这样的人应该是和王英楷、张之洞他们一样高高在上的,眼神瞧都不瞧底层人民一眼的,然而赵东云却是三天两头就搞什么视察,慰问,他做也就算了,偏偏他还喜欢带着官方的记者一起去,然后就是大篇的报道,生怕别人不知道。

赵东云这种为了自身政治影响而做的举动,毫无疑问让他在士兵阶层以及民间里赢得了大量的关注,可以说在当代的中国几个实权军阀里,赵东云在媒体上的曝光率是最高的,其他几个人的话往往要在通电里才能够看到他们的片言只语。

然而赵东云却是喜欢搞视察、慰问,又喜欢时不时的搞一场演讲,,演讲又经常冒出一些极为新鲜的概念来,让人们为之更加关注。

比如三月中,他在奉天大学的小礼堂里面对该校的师生以及部分士绅进行的演讲里,除了老生常谈说共和外,还再一次把国家和民族这几个词汇挂在嘴边大谈特谈,最后叫嚷着国家和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号召有志之士勇敢的站起来,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临了他又不要脸的抄袭了一把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最后神情严肃对着奉天大学的上百学生道:“我恳请诸君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于是乎第二天的报纸上,一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充当了奉天日报的头条,然后这句话在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群体里引起了广大反响,不管是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听到这句话如雷贯耳,就连那些手捧四书五经的老夫子们也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好,当然他们对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这话非常赞同,但是读什么书他们就是有意见了。

在东北尤其是在沈阳,你几乎天天都能从报纸上看到赵东云的消息,不是这里视察就是那里慰问,再不济也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幸福生活福祉而召开工作会议,总之一句话:领导很忙!

频繁地曝光,偶尔喊出几句煽动人心的话来也是让赵东云在国内民间的影响力开始大力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赵东云几乎就是充当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典型正面形象。

他年轻,嗯,这一点非常重要,没什么年轻人喜欢把一个老头子当成自己的人生前进目标。第二点,他的军阀生涯目前来说很成功,这点更重要,因为没人喜欢把失败者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赵东云对国内年轻人的影响力之大,实际上早几年就显示出来了,当初人们看到了年纪二十几岁的赵东云成为封建大臣的时候,国内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学子以他为目标,试图重复他成功的途径,这里从越来越多学子前往德国留学就可以看的出来。

要知道历史上虽然也有国内士子去德国留学,但绝大部分人选择的却是去日`本,少数人则是去英国或者美国,而去德国的非常少,然后自从赵东云之后,国内就是掀起了去德国留学的风潮,其中又以军事留学生为主,这几年国内各省派遣到德国的军事留学生已经和派遣到日`本陆士的留学生不相上下了。

单单是在柏林军事学院毕业以及还在就读的学生就有七人之多,在德国其他各所军校留学的军校生高达一百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袁世凯时代的北洋体系派遣过去的,赵东云主政后,今年年初也是派遣了三十余名的留德学生,甚至王英楷今年也是仿效袁世凯时代,向德国派遣了二十余名军事留学生。

当代中国里,如果说寻常学子要学文理科的话,那么首选的留学国度就是日`本,近几年来前往日`本的留学生每年是以千人为单位的。不过如果要学军事的话,南北不同,南方各省主要派遣到日`本,以日`本陆士为主。

而北方也就是北洋体系的话,首选的却是德国,袁世凯时代开始几乎每年都派遣数十名最顶尖的精英前往德国,然后报告该国的各所军校,其中又以柏林军事学院为主,不过能考入该校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转考德国的几所士官军校。本来前几年北洋除了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外,也向日`本陆士派遣留学生,不过后来日`本留学生出现大量革命党后,就是减少派遣数量。

到了1907年的今天更是完全停止了向日本派遣军事留学生,其中理由很简单,因为南方各省派遣的大量陆士生回国后在南方联邦军队任职,成为了北洋的敌人,再加上革命党的因素导致赵东云和王英楷都是没在向日`本派遣军事留学生了,不然的话派出来的留学生学了几年后估计就跑到南方联邦军队任职,然后成为自己的敌人了。

赵东云和王英楷今年继续派人去德国留学的同时,自然也会有学生今年学成毕业回国,对于这些袁世凯时代就派遣出去,在德国各大军校学习数年后回国的精英人才,不管是赵东云和王英楷、还是段祺瑞和王士珍,他们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把当代中国里仅有的几个接受过现代化军事教育的人才拉拢到自己麾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