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寻走在平整的齐白玉石上,因身形与三十年前无甚变化,此时一步一步地丈量着宁国殿外的玉石接缝,不禁想起儿时在此跑跑跳跳的情景。所谓亭台如故,人去楼空,不过就是那些不愿再叙述的陈年旧事。
原本打算带着小瑢在这月色尚好的夜晚,提一盏灯,去看一看久违的宫舍,此刻,萧寻却停在了宁国殿外的开阔地,转身又往宁国殿走了回去。
刘瑢问道:“帮陈国打戎族人,为何要舅父亲自去?领兵打仗,我去就好。”
萧寻轻笑,随即拍着刘瑢的肩膀道:“傻孩子,我去陈国没有危险。陈国几万戍边大军都是吃白饭的吗?怎么可能让齐国国主领兵上阵?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是这里。宋国虽然迁都了,但是宋军随时可能回来攻打齐国和卫国。此时齐国才最需要武艺高强的领兵大将。你必须留在玉都,保住齐国。”
刘瑢本想向舅父辞行去楚国找恕儿,但听到舅父言尽家国天下事,他的儿女私情,便再也说不出口,当下只得含糊其辞:“舅父,等你从陈国回来,我便不必留在玉都了吧?”
令他出乎意料的是,萧寻回答得十分爽快:“小瑢,我答应你,我从陈国回来后便举行登基大典,到时,你对我行过朝拜之礼,就可以立刻去楚国找你那如花似玉的小夫人。你也要答应我,我若有去无回,你就要立刻登齐王之位。”
刘瑢并不惊讶于舅父看出了他的心事,毕竟恕儿的确如花似玉,有四国盟军为证,三国国君有目共睹。他笑道:“舅父,咱们击掌为誓。”
萧寻伸出右手,与刘瑢双掌相击,干脆利落。
******
几乎与齐国国主萧寻同时踏入陈国繁京的,是一个布衣少年。少年快马加鞭,由楚国入宋,再由宋国进入卫国,在东阳停留了半日,便又启程进入赵国。
虽然此时赵国再不与宋国接壤,等于不必夹在陈宋世仇之间,但凡是自东边入赵,想去陈国的旅人,在平梁城外还是要接受例行盘问。少年拿出盖有卫王宝印的通关文书,对平梁的守城将士道:“在下是卫王的亲信,此去陈国,是去与给齐国国主报信,还望大人尽快放行。”
两年来,不论宋国境内战事如何,赵王倒是闲情逸致地每年举办平梁商会,又大修平梁宁和宫,各国商贾入赵会晤,各地消息自然往来不绝。平梁的守城将士已经听说齐国国主亲率两万陈国将士归陈,欲援陈驱戎,当下也不为难这少年,只将其姓名归档在案:“卫国信使,莫妄谈。”
莫妄谈飞马入陈,来到繁京城外,只见齐国萧国主的马车刚刚入城,却也不去追赶,而是下了马,大步走进城,询问了碧凉妆品铺的位置,便牵着马匆匆而去。
晋阳关虽然失守,但陈国有九大郡、十大城,戎人再勇猛,若要从晋阳城打到繁京城,也并非易事。今日碧凉妆品铺的生意,依旧兴隆。
莫妄谈问店中小厮道:“兄台,不知你家苏杨掌柜和苏柳掌柜,可在繁京城中?”
小厮见来者陌生,虽着陈国服饰,口音却比陈国口音要斯文很多,于是恭敬道:“公子稍候,苏柳掌柜正在后面查账,我这就请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