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社会风气对学历文凭要求很高,好的大学文凭成为紧俏货,愈发的显得读书的重要性。使得人们将读书视为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十年苦读,看得很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多年后,人们逐渐发现好的并不一定具备好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在林明当年出身编导班,班里有的同学摄像技术好,有的同学有后期制作的才能。还有的干脆混了四年,在网吧打了四年游戏,什么都没学会。
所以在林明看来,学习的重要性与否,其实在于你是否真的要去学某项技能,然后利用这项技能成为你生存的根本,上进的阶梯,而非一定要待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习数理化,死记硬背不通变化。
这也是他不批判韩寒式现象的原因。
然而。
他不批判,也并不代表去支持。
因为那些双手握在键盘上,天天批判应试教育的人们,永远离不开电脑亲身跑到农村里去看看社会的现实和当代的现状。
在2002年,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努力建设经济,为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发展阶段。国内的贫困人口有2800万,可能有的人还觉得很惊奇,原来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这么少,12.8亿只有2800万,说明我们国家的脱贫工作做得很好嘛。
可如果大家去查一查贫困人口的意思,就不会这么想了。贫困人口的意思,就是吃不起饭,读不起书,看不起病,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那些人们。简而言之,是连饭都吃不起,衣服都没两件的,才叫贫困人口!
这些人,别说读书,连下一顿都没有着落,就更不用考虑教育的问题。
除此之外。
再来看看农村人口比例,2002年,农村人口有8亿多,占全国人口64%,平均收入是年/2476元,也就是说一个月大概在200元左右。勉强能解决吃饭的问题,说到读书,就是强人所难。即便能上得起学,可能连课本费,都得到处去借。
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良心的教育。它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有机会考上大学。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入城市,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的家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品质!
所以那些在国内批评应试教育的悲哀,填鸭式教育有多差的人,就是一种笑话了。当你连饭都吃不起的时候,国家免费供应你读书,用巨量的教育资金,来弥补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人人上得起学,学得起知识,改变得起命运。哪怕这种教育是一种广泛式填鸭教育,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国家本来就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不仅要建设教育,还要兼顾国防、水利、公共设施、文化、医疗、城市化等等发展,哪有那么多钱来学习西方国家,给你每个人都做针对性培养?
不同的教育方式,本就只能适应于不同的国家国情。当你出生在一个吃饭都困难的家庭的时候,能吃得起饱饭,读得起书,就已经非常令人满足了。何来的什么精英教育,何来的扼杀孩子天性的问题?
所以当人们在温饱得以满足,开始思考教育和生活品质问题的时候,可以理解。但要是全盘否定,那就纯粹是吃饱了撑着。大家反思的不该是国家整体教育,而是富裕家庭自己的教育。
你有钱当然可以选择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做某方面的天才和精英。更甚至可以让孩子出国留学,成为海龟。因为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权利。但当你吃饱喝足的时候,请你千万别对那些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指手画脚,因为他们没有钱去做什么兴趣培养,也没有钱让孩子出国留学去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他们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哪怕是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也好过当一个没有知识的文盲,一辈子在乡下田间劳作,困在农村里继续祖祖辈辈贫困下去得好。
因此。
林明不反对那些靠自己才能,不去读书,拥有自己一技之长去自谋生路的人。
他反感的是那些吃着饱饭,还要挑三拣四。总以为自己是对社会现象和教育机制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对人民有益的反省性思维,是推动社会改革的主力军,却从未考虑过社会现状和现实的人。
这群人,才是社会的败类和毒瘤。
因为他们真正要维护的,从来都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是自己这个阶级的利益。他们只是披上为人民说话的伪装,来反对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教育机制。
他们,应该被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