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李爽想尽办法,童谣的来历仍是没有查清。对方作事前早就防着这一手,几乎是同时由陌生人在不同的街坊教七八岁的小孩传唱的。那些小孩子对教他们童谣的大人的相貌是根本说不清,或者说是道士,或者说是秀才,或者说是走街窜巷的小货郎。总之,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以前从来没有在这片街坊出现过,教过小孩后又迅速地消失了。
李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了几乎一天,也没想出所以然来。可能向自己家下手的人太多,契丹贵族的残余势力,宋朝和女真的间细,李处温在朝中的政敌等等势力都有可能。但由不同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支童谣传遍整个燕京城,对方的势力实在让李爽感到可怕。
杨小王和石锁几人分头调查了两三天,一点头绪都没查出来。李爽原来自以为在燕京城布的暗线已经够多了,童谣出来后才感到自己的势力是那么的单薄。这燕京城内现在是暗流涌动,自己经营了好几年,在这一百多万人的燕京城内,却是仍然显得那么渺小。
既然暂时调查不出来,李爽也就没有纠缠着童谣的事情不放了,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别的事情上。和姐夫左琦进行了一番交谈后,燕京导报新的一期在两天后就出版了。现在的燕京导报不但用了铅活子,并且报纸的纸张用的也是上好的竹纸,整个报刊的质量比起前几期已经是不日而语了。
燕京导报的前两期着重报导的是辽宋两国的战事。白沟河战胜后,报纸也曾刊了一期,报导了辽军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将帅们在战争中的指挥若定。本期的燕京导报,继续报道两国的战事,但侧重点却是放在了朝廷。实打实地报导了耶律淳不能视事以来,朝政是如何的艰难,皇后娘娘摄政以来,是如何任用贤良,如何勤政爱民。面对南北两面的夹攻又是如何临危不乱,和大臣们运筹唯幄等等。萧普贤女摄政以来本来就作得很好。以女流之躯应付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调和朝中各派的关系。任用李处温,萧干,耶律大石等贤良,把个汲汲可危,四处漏风的大辽的给支撑住了。
导报中又有人专门撰文介绍了辽宋议合的事情,当然在国内的宣传中,对议合一事还是比较低调的,说是辽国的国力远远难以承受南北两方的压力。不得已才自降国号,向宋称臣。从而缓解朝廷南边的压力。和宋议和后,两国的榷场和边境贸易已经恢复,对辽国百姓的生活也会有大大的改善,并把萧普贤女说成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